财联社7月10日讯(编辑 潇湘)行业研究公司IDC周二(7月9日)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全球个人电脑(PC)市场在此前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后,上季度迎来了连续第二个季...
专题:2024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 1. 信誉度和稳定性:选择有良好声誉和稳定运营的平台,可以通过查看平台的注册信息、历史运营情况、用户评价等来评估...
转自:上观新闻 2. 选择合适的股票:通过研究和分析,选择具有较高增长潜力和较低风险的股票进行投资,避免盲目跟风。 今年以来,黄岛区税务局深入开展“便民办税春风...
股票场外配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借款或者其他方式配资短线炒股,向第三方机构融资,然后利用这些资金进行股票投资。与股票场内交易相比,股票场外配资具有以下几个优势: 首先...
在股市中股票配资哪家强,配资可以放大收益,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。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配资门户至关重要。 通过网上炒股配资平台,投资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股票配资操作,...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,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作出部署安排。我们要深刻领会、深入贯彻,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为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进一步夯实基础。 截至伦敦收盘,斯托克600指数收涨0.6%,房地产和公用事业等类债券板块领涨,而媒体股则表现落后。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和稳定扩大传统消费“双轮驱动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。新型消费是引领消费发展的“风向标”,传统消费是巩固消费发展的“基本盘”。2023年,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,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.15万亿元、比2022年增长7.2%。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.3个百分点、比2022年提高3.1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.5%、提高43.1个百分点。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均呈现出快速恢复态势,有力支撑了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。我们要因势利导,更加充分发挥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的“双轮驱动”效应,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。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。2023年,电商、互联网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3万亿元,增长8.4%、比2022年加快2.2个百分点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7.6%、提高0.4个百分点。新型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容和引领消费创新的重要支撑,要持续加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。一要丰富消费新业态。大力发展数字消费,广泛推动数字赋能,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拓展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,打造即时零售、智慧商店、线上演出等数字消费新模式新业态,释放数字对消费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。二要拓展消费新领域。加快发展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,全面促进绿色食品、绿色衣着、绿色居住、绿色交通、绿色用品等消费,着力增加高质量的健康管理、养生保健、康复疗养、中医医疗、远程问诊体检等消费,挖掘潜在消费空间。三要开发消费新产品。积极培育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,充分顺应居民消费需求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的升级趋势,以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,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带动服务创新,更好满足发展型、品质型消费需求。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。2023年,传统消费巩固提升、稳中向好,特别是以大众餐饮、文化娱乐、休闲旅游等为主的服务消费成为亮点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%、快于商品零售额14.2个百分点。传统消费是消费市场复苏的重要基础,要坚持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。一要提振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。加强充换电、新型储能、加氢及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。支持可穿戴设备、智能产品消费,推进电子产品升级换代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下乡,推动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。二要延续文旅消费复苏热度。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,鼓励错峰休假、弹性作息,引导博物馆、文化馆、游乐园、景区等延长开放时间,有力支撑假日经济、“夜经济”发展壮大。积极开展文艺演出、精品赛事、节庆民俗、展会博览会等文化旅游特色活动,带动延长消费链条,提升消费品质和体验。因地制宜整合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资源,支持推行景区联票模式和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,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需求。三要扩大生活性服务消费。重视养老、育幼、家政、护理、社区便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,优化布局、丰富功能,完善标准、提升品质,促进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化管理,有效促进消费提质扩容。 提高消费能力意愿和优化消费环境“两手抓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,优化消费环境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,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、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。2023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.9万元,比2022年名义增长6.3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.1%、比2022年提速3.2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,消费安全进一步巩固提升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,为消费恢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我们要一手抓提高消费能力意愿,一手抓优化消费环境,使居民能消费、敢消费、愿消费。 提高消费能力意愿。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,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。受疫情冲击及其造成的“疤痕效应”影响,当前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偏高,仍需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,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上补短板,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上强弱项,以提振消费信心、增强消费能力。一要促进就业增收,让居民能消费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,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,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,为劳动者提供更可持续的就业机会、收入来源和消费基础。加大对个体工商户、小微民企等的支持力度,促进稳定经营,改善收入预期,释放消费潜力。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,让居民敢消费。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,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,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切实为家庭减负,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。三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让转移人口愿消费。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,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,促进转移人口深度融入城镇、持续稳定消费。 优化消费环境。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为居民消费提供适宜的场景,并确保消费安全,从而改善消费预期和信心,让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行为。当前,部分消费中心等消费载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,一些地方消费循环受阻、消费安全风险积累等问题,对消费需求造成一定制约,迫切需要予以解决。一要建设高质量的消费载体。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消费载体,深入推进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,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。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,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和特色街区建设水平,发展智慧商圈,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。二要打造高标准的消费市场。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,依托经济高效循环和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,营造有利于消费恢复和扩大的市场环境。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,放宽电信、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,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、学习、旅游的堵点,以开放促消费。三要筑牢高水平的消费安全。围绕预付式消费、个人信息保护等难点痛点,完善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,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。维护消费者权益,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监管体制,持续推动开展家用电器、儿童用品、纺织服装以及新兴消费品等产品质量分级,不断改善消费规则、政策和软环境,让群众放心、安心、舒心消费。 激发消费和扩大投资相互促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扩大有效益的投资,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的两个重要方面,也是社会再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。消费是慢变量,消费潜能的激发,牵引着投资的方向。投资是快变量,有效投资的扩大,为消费创造今天的需求、明天的供给。例如,近年来,线上消费持续较快增长,有力促进了电商、直播等领域投资和配套基础设施、仓储物流行业的大发展;这些领域和行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,为从业人员及其家庭的消费提供了重要基础。我们要深刻把握消费和投资的内在联系,发挥好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,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劲合力。 激发消费潜能促投资。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,为投资提供重要的市场信号,帮助投资实现合理的回报。发挥消费对投资的促进作用,应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来推动。一方面,要直接扩大消费基础设施投资。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、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,结合推进城市更新、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,推动重点商贸街巷改造升级,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、集贸市场、农村新型便民商店,探索以土地利用政策创新激发消费新场景投资建设。另一方面,要顺应消费升级增加相关投资。紧扣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变化,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等“三大工程”,在银发经济、教育医疗、文化体育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,在新能源汽车、家电、电子产品等领域推动以消费升级催生投资新动能。 扩大有效投资促消费。投资一头连着消费,一头连着供给,是社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,为消费提供必要的对象和条件,并通过提升供给体系对消费需求的适配性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。发挥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,应该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两个方面来推动。一方面,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。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新型基础设施、节能减排降碳,在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同时,激发新技术应用产品消费、信息相关消费、绿色低碳消费的巨大潜能。另一方面,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。在市场准入、要素获取、公平执法、权益保护等方面,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,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,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、投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、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通过助力居民就业增收、数字经济发展、绿色低碳转型来促进消费。 (作者: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股票配资流程图,执笔人:顾严 张欣欣,本文发表于《旗帜》2024年第6期) 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 |